6月27日,針對蔚來汽車召回事件,蔚來的電池模組供應商寧德時代發布聲明稱,此次召回的電池包箱體和寧德時代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在某些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低壓采樣線束短路風險,存在安*隱患。該批次模組采用定制化設計,該設計僅使用于此次召回的4803輛ES8產品。
此前蔚來在召回公告中則稱,事故車輛使用的模組內的電壓采樣線束存在由于個別走向不當而被模組上蓋板擠壓的可能性。在極端情況下,被擠壓的電壓采樣線束表皮絕緣材料可能發生磨損,從而造成短路,存在安*隱患。
此次蔚來召回事件是中國電動車發展史的一個插曲。
在中國,已有200萬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愿意嘗試這一新的能源形式下的交通工具,但他們遲遲得不到權威部門的著火事件調查結果,頻頻爆出的自燃事件勢必會動搖他們的采購和示范信心。
截至發稿前,尚未有國家權威部門就2018年至今一系列新能源車起火事件發布調查結果來安定民心。
如果不能明確原因,就無法解決安*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第*消費大國——中國來說,將是一場信心災難:比如大部分車輛停車時都會自覺遠離電動車;比如不少外企在做日常會議前的safety sharing時建議員工遠離正在充電的電動車。
2019年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2萬輛和1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9%和1.8%。相較于2018年百分之幾十的同比增長來說,今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銷增速放緩。
但作為**新能源汽車應用的急先鋒,中國仍在提速推廣進程。
2018年11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八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銷700萬臺,保有量達2000萬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5萬臺,混合動力車型市場占比達到20%。
不僅是中國,由于節能減排政策的政策壓力,**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已經大勢所趨。
羅蘭貝格預測:至2020年,**當年新售車輛中約有15%為新能源汽車;至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過傳統燃油汽車,占當年銷量的57%,達5900萬輛/年。
要想在這個保守估計不下于10萬億元產值規模的市場上達到上述預測銷量,從系統上消除消費者的恐慌是前提。
